经济 >>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经济

王一鸣:五个维度续写改革新篇

发布时间:2013-9-9 9:22:00    作者: 王一鸣    【

        [提要]  当前,加快经济转型,应加快土地、技术、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为此,要加快推进与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编织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
 
  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今年11月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深刻变化,国际国内各种挑战风险明显增多,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我们必须实现改革再出发,续写改革新篇章。

  加快经济转型的改革

  应加快土地、技术、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

  近年来,我国坚持不懈推进经济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经济转型成效还不明显,这主要受到体制条件的制约: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资源配置权过多过大,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仍然存在;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非公经济发展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财税、金融和土地制度改革滞后,资源要素价格仍有扭曲,资源环境压力没有完全通过价格信号传递给市场主体。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就是比较好地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渐进推进市场化改革,不断扩大和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和功能;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政府动员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驱动为主,逐步转向由创新驱动发展和提高效率为主的阶段,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应进行相应调整。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政府应该是创造环境的主体。政府的职能主要是为市场主体服务,通过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是更加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应该由市场承担的功能交给市场。

  当前,加快经济转型,应加快土地、技术、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全面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促进产业升级、参与国际竞争、提升综合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打破事实上存在的“玻璃门”和“弹簧门”,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改革

  应加快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等领域的改革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保障民生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解决基本民生问题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当前,我国社会利益格局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的课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根本上要靠推进民生导向的社会领域改革。为此,要加快推进与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编织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要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形成更加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制度,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就要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统筹城乡发展,当前需要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循序渐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切实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查看全部评论
已有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