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样一个实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长达30年的国家,自1978年12月持之以恒地推进经济体制转型,并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继续坚定不移朝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奋力前行。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而且在世界近代经济转型史上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实践是理论的常青之树。在连续36年的经济体制转型实践中,必然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转型理论,也必然要求我们不断挖掘逐步积累起来的理论宝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撰写了包括经济体制转型在内的《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一书,并鼓励石军同志写了这本《开放改革管理:三驾马车拉动经济体制转型研究》。
我以前认为,石军是一位经济工作经验丰富并有独到见解的同志,但近两年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一起探讨深层次问题过程中发现,他在理论研究上也颇有造诣。现在看了这本书稿,更是加深了上述印象。
这是一本由实际工作者撰写的理论专著。据了解,石军同志除了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外,40多年基本都在从事经济工作,其中在经济综合部门一干就是19年。这样一位长期从事地方经济工作的同志,能在较短时间内独立撰写这样一本理论专著,并提出诸多创新性观点,着实让人感到惊喜。
在讲到经济体制转型过程、目标和手段时,他指出:“经济体制转型是指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并强调“转型”是过程,“转为”才是目标实现,这就把经济体制转型过程和目标明确区分开了。同时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只是拉动经济体制转型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拉动经济体制转型,还要靠对外开放和强化管理这两种手段,也就是要靠开放、改革、管理这三驾马车。”他解释说,把改革、开放的位置倒过来,再加上“管理”二字,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体制转型是由开放打头、改革跟上、管理保障的,只有沿着转型的真实轨迹进行研究,才能找到转型的本质规律,从而才能弄清经济体制转型的原理。
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体制转型原理,石军用一句话作了概括。他说:“经济体制转型原理,即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由生产力水平和发展要求决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市场化取向,以开放、改革、管理三驾马车为拉动力,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行过程的本质规律和方法论。”这句话讲了四个含义:一是转型目标,即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转型决定因素,即由生产力水平和发展要求所决定;三是转型基本特征,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市场化取向;四是转型拉动力,即开放、改革、管理三驾马车。如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括表述的话,前三个含义讲的是世界观问题,即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后一个含义讲的是方法论问题,即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实际上,该书的六章之中,始终贯穿着辩证法和方法论。如,他用一张总图和三张分图,勾画出了三驾马车在拉动经济体制转型中的逻辑关系:三驾马车是个整体,不能顾此失彼;三驾马车是个系统,不能将其分割;三驾马车相互影响,不能厚此薄彼;三驾马车动态平衡,不能平均用力。又如,在归纳三驾马车拉动经济体制转型原理的实现形式时,他用排列组合方法,列出了“循序渐进式”和“同步拉动式”这两种基本实现形式。同时,推演出了五种演化实现形式。这些都是我过去不曾涉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