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党建

董振华: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发布时间:2014-4-3 11:29:00    作者:董振华    【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近平总书记这句平实的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道理: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民族兴旺、国家富强,个人才有安全和幸福。反之,国家贫弱,民族衰败,个人必然遭殃,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乱世之局岂能独善其身。因此,确立国家的价值目标,历来是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价值观建设的首要问题。国家有了价值目标,国家发展才有了灵魂,社会前进才有了方向,人民幸福才有了希望。所以,国家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个人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所确立的国家的价值目标,它们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共同描绘出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画卷。它们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追求,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伟大梦想,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富强是从经济层面对国家价值目标的规定。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国家强大和人民幸福,这两方面紧密联系、内在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富强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所描绘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条件和重要标志就是物质财富的极大涌流。贫弱是中国人的痛苦记忆,近代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直怀抱着两大历史性追求:一是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今天,把富强作为国家的价值目标,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从政治层面对国家价值目标的规定。民主的本义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其本质不在于具体的民主形式,而在于国家政权是否真正代表人民利益,是否真正为人民谋利益。民主有不同形式,有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协商民主等,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是代议制民主,但在不同国家又各不相同。每一种民主形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一种民主形式都是时代和历史的产物,是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照搬别国的模式从来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一些宣扬“普世价值”、膜拜西方民主的人,认为西方的民主是普世的、最完美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以美国为例,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黑人和妇女就没有选举权,穷人和富人的选举权也不一样,富人有多张选票。只是到了1870年黑人才有选举权,1920年选举中的性别歧视才被禁止,1964年选举权才不受税收的限制。如今,美国的总统选举花费达几十亿美元,选举已经沦为“富人的游戏”。早在1893年恩格斯就说过:“美国人早就向欧洲世界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就是资本主义生意人的共和国;在那里,政治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只不过是一种买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717页)民主是近百年来中国人孜孜追求的目标,五四时期提出的口号就是民主与科学。自甲午战争开始,先进的中国人就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的“器物”难以超越西方,必须变革制度。于是,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可以说,西方的各种民主形式都在中国试验过,但都没有成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终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之路。由于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由于它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了人民独立、平等地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所以不受少数人的操纵,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是一种“实质民主”,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今天,我们党把民主作为国家的价值目标,就是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求是》2014年07期 

查看全部评论
已有0人参与